close

【撰文/李樹人】

《特別企劃》

受到飲食西化的影響,大腸直腸癌已成為國內罹癌人數之冠。台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王煥昇指出,近年來,門診就多了不少年紀輕輕的大腸直腸癌患者。建議民眾每天都應吃水果,多攝取纖維質,減少罹癌風險。

王煥昇指出,台灣地區大腸直腸癌患者人數逐漸增多,主要原因在於飲食偏差、生活習慣不良等危險因子。早期大腸直腸癌並無明顯症狀,大部分患者被確診時,都已到了晚期,治療起來更加棘手。

部分癌友面對治療時,保持著消極態度,如果癌細胞轉移到肝臟,病情更不樂觀。但隨著標靶藥物的研發精進,如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,合併化療藥物,確實可以有效延長病人存活期。

原本晚期肝轉移的大腸直腸癌患者的存活期平均約一年,但國外臨床發現,如果病人同時接受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、化療藥物,存活期可以延長至兩年,甚至至30幾個月。

王煥昇解釋,腫瘤血管容易增生且異常,前者讓腫瘤越長越大,後者則造成血管異常,以致藥物無法進入腫瘤中。不過,單株抗體血管新生抑制劑可以抑制腫瘤血管新增,並讓藥物順利進入腫瘤細胞中,提高治療效果。

王煥昇指出,大腸直腸癌合併肝轉移的患者不要灰心,耐心配合多方面藥物治療與積極面對手術,恢復健康,以及延長存活期的目標並非不可能。

至於如何避免罹患大腸直腸癌,王煥昇解釋,這可分為主動預防,及被動預防等兩種,前者是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,多吃水果,攝取足夠纖維質。少吃一些高熱量、高油脂、高蛋白、高糖等食物,被動預防就是指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年齡是大腸直腸癌的危險因子之一,50歲以上民眾應該每年接受一次接受糞便潛血篩檢。值得一提的是,國民健康局明年將會擴大辦理此項免費篩檢,推廣至全國各地。

另外,許多民眾誤以為便便混雜著鮮血,應是痔瘡破裂,而大腸直腸癌則是便便中帶著暗紅色的血。對此,王煥昇則表示,有時便便帶著鮮血,也可能是大腸直腸癌的症狀之一,不能等閒視之,還是應該積極就醫,接受診治。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☆~陳小姐~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